當前位置:

趙國慶教授:增強文化凝聚力就是提高學校競爭力


增強文化凝聚力就是提高學校核心競爭力
——趙國慶教授談西電特色與大學文化建設

■ 記者 吳 華

  一所大學的特色,是這所大學由內而外生成的不同于其他大學的獨特氣質,是被全體師生共同認可,并能在學校氛圍中感覺到的一種學校的明顯標志。

  記 者:首先請您談一談您對大學特色的理解以及您眼中的西電特色?

  趙國慶:我認為,一所大學的特色是這所大學由內而外生成的不同于其他大學的獨特氣質,是被全體師生共同認可,并能在學校氛圍中感覺到的一種學校的明顯標志。

  西電歷史比較早,追溯到1966年以前一直是軍校,這種獨特的背景產生的影響使得我們同其他學校相比還是有一些區別的。當初我們進校時,是剛剛脫了軍裝到地方,部隊氣氛濃郁,學生管理、日常生活都受到過去軍隊系統的影響。那時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師生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這跟地方大學不太一樣。因為在軍校時期,教師和學生本身都是軍人,骨干教師也都比較年輕,他們中的大部分不光是教學跟學生在一起,生活也在一起。那時學生參加教研室活動,以及教研室組織學生活動都比較多,教師和學生相處時間長,交流起來也沒有任何障礙,師生關系非常融洽,這是一個重要特色。

  軍校作風也是我們學校的一個特色。學校整個作風建設都比較好,那時學生的集體觀念很強,不僅僅表現在一些體育活動上,學習上也是,為了讓大家都不掉隊,班上會組織學習好的同學幫助學習較困難的同學,這也是一個很強的特色。另外,師生都有一種民族的榮譽感,有很強的保家衛國、報效民族的意識,懷著這樣一種心情,大家都很刻苦,整個學校的學習氛圍非常好。

  記 者:您談了您對大學特色的理解,分享了您眼中的西電特色,尤其是您在讀書期間所深刻體會到的,與軍校傳統息息相關的獨特氛圍,那您覺得在當下我們學校的這些特色還那么明顯嗎?

  趙國慶:可能因為我對過去的體會深一些,感到那時的西電與其他學校相比確實有很明顯的特色,不過,現在我倒覺得跟其他學校沒有太多明顯差別了。現在的高校在文化氛圍等方面都強于以往,這是整個社會融入的結果。過去,高校好比象牙塔,學生封閉在里面,生活遠沒有現在豐富多彩,但學習的氛圍確實不錯;如今,信息網絡的發達早已打破了這個象牙塔,過去曾經表現出來的吃苦耐勞、勤奮刻苦的品質,現在卻沒有那么強了。當然說起來,不少人都認為西電比其他很多學校在這方面要好些,但是在我們眼中已不比從前了。

  大項目的牽引會對整個學校教學、科研發展以及學生的培養大有裨益,如何能將裝備和學科兩塊結合起來,最終使學校更好地為國民經濟、國防建設的重大工程服務,這可能不是一個學校能輕易改變的,而是一個國家需要思考的問題。

  記 者:您認為要進一步凝練西電特色,走特色發展之路,學校需要加強哪些工作呢?

  趙國慶:西電的歷史淵源跟國防、軍事之間聯系緊密,現在我們的很多基本學科仍然如此,我認為從學校今后發展來看,這方面是不能放松的。根據這兩年國防科技的要求和發展來看,我們在很多過去比較強勢的系統性學科方面現在有些弱化。比方說,學校過去最主要的,像雷達、通信及對抗等,都一直屬于系統性比較強的,這與過去老教師在系統方面的理論、概念基礎較好不無關系。但是現在,可能是因為整個教育系統模式化的統一管理,過去我們強調裝備,現在強調的是學科,這兩者之間的培養方式和教育方法不盡相同,我們的很多年輕教師在這些領域所受的教育跟國防裝備科研已經有些疏遠了,所以現在學校在系統方面呈現弱化,使得我們難以申請到具有影響力的國家性重大系統項目。

  大項目的牽引會對整個學校教學、科研發展以及學生的培養大有裨益,如何能將裝備和學科兩塊結合起來,最終使學校更好地為國民經濟、國防建設的重大工程服務,這可能不是一個學校能輕易改變的,而是一個國家需要思考的問題。

  但在這樣的環境下,有些學校做的還是不錯的,例如北京理工大學和西北工業大學就拿到了很多重大項目。西工大的無人機在國內獨樹一幟,不但起步早,還形成了頗具規模的產業,這就做出了特色,另外,北理工在裝備方面的量也比我們大了一個數量級。所以,我認為在這方面學校確實需要大力加強。對于分散的各學科而言,自己活動的范圍有限,這就離不開學校的統一組織。我們也希望,學校包括新成立的空天研究院、電子信息產業研究院能夠在這方面有所作為,有所建樹。

  學校的管理可以借鑒其它學校的做法,國家的重大基礎工程需要工作人員拿出充分的時間和精力做保障,這樣學校的管理措施就要跟得上。把握機遇,充分發揮好自己原先在領域內的優勢,以優勢為突破口,以政策作保障,把原來優勢之處做得更大更強。

  記 者:與您說的兩所高校相比,西電還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趙國慶:第一,學校的管理可以借鑒這些學校的做法,國家的重大基礎工程需要工作人員拿出充分的時間和精力做保障,學校的管理措施要能跟得上。西工大無人機所就像學校里的一個“獨立王國”,針對它的管理方式跟其他單位都不一樣,無人機所的上百位教師可以不參與教學,全力以赴做項目;北理工也是如此,北理工現在仍隸屬國防科工委,而未被劃歸教育部,其在許多對待系統裝備研究方面的教學科研在政策上跟教育部不太一樣,北理工也有很多不搞教學專做科研的教師,對于從事這部分工作的人,學校應該保障他們能夠在較長一段時間集中精力做事情,同時在考核他們時,也應以其所做的事情為標準,而非目前面面俱到的各項考核標準。此外,學校還應在政策上給予更多支持,比如,西工大的無人機在發展初期起步于航模,起初得到的投入很少,但是學校以特殊的政策不斷加大對其投入,使無人機的生產形成規模,從而占領市場,創造出每年幾個億的產值。

  第二,把握機遇,充分發揮好自己原先在領域內的優勢,以優勢為突破口,以政策作保障,把原來優勢之處做的更大更強。西工大在無人機領域原來就在國內領先,但如果錯過了早期發展的機遇也難以達到現在的規模。我感到,我們學校一些原來占優勢的方面跟現在國內的頂尖水平比已經出現了差距,也許已錯過了最好的時機,發展起來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這就需要學校著實選擇出確實占據優勢且有前景的發展方向,不一定多,而應集中在若干點上率先突破。

  記 者:就您個人認為,哪些方面能夠成為這“若干個點”?

  趙國慶:我個人認為,總結起來,一是雷達方面,戰略預警雷達系統這一塊,把原來的資源再好好組織一下,我們在信號處理方面一直在國內比較領先,對于一些不強的地方,也可以通過跟外界加強協作達到目的;二是對抗方面,可以從天機DZDK這個口上集中力量攻一下。這些都是從國家長遠利益看來具有戰略意義的項目。我們要定目標就要瞄準的高一些,這樣我們會走的更遠,發展的更快。

  一所大學的文化代表了一所大學的思想、追求和風格,體現著大學的核心價值觀,是一所大學的“軟實力”,先進的大學文化是一所大學的核心競爭力。文化產生凝聚力,它能激發個體對于學校發自內心的認同感、自豪感和責任意識,增強文化凝聚力就是提高學校核心競爭力。

  記 者:談到學校的發展,您認為大學文化對學校的發展起著怎樣的作用?您是怎樣理解大學文化的?

  趙國慶:一所大學的文化代表了一所大學的思想、追求和風格,體現著大學的核心價值觀,是一所大學的“軟實力”,先進的大學文化是一所大學的核心競爭力。大學文化建設對學校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文化產生凝聚力,它能激發個體對于學校發自內心的認同感、自豪感和責任意識,增強文化凝聚力就是提高學校核心競爭力。之前談到的一些西電過去形成的傳統特色也屬于我們學校的大學文化。

  記 者:具體而言,您認為我們學校過去形成的文化傳統哪些需要大力弘揚?

  趙國慶:給我印象最深,也是我認為應該繼續傳承下去的一點就是學校的干部、教師跟學生之間非常融洽的關系。記得我讀書那會兒,班上有同學生病了,最先知道的除了同宿舍同學外,就是班主任、指導員。老師得知后,會在家里把飯做好給生病的同學送來,食堂的病號飯都不需要了。同學碰到其他問題也一樣很快就能在老師的幫助下得到解決,大家學習、生活在一個和諧、溫暖的環境里,這些事情看上去很小,但卻相當重要。雖然過去生活條件沒有現在好,但這樣的師生關系很令人振奮,現在的生活條件改善了,遇到相同問題的解決辦法可能會變,但是師生間的這份感情、關系是不應該變的。

  記 者:我們知道,您是省級教學名師,能分享一下您是如何與學生相處的嗎?

  趙國慶:我認為,教師一定要多跟學生接觸,在我眼里,學生都很單純,跟我自己的孩子沒什么區別。我不太會直接批駁學生的觀點,只是告訴他們我自己的看法,只要你真心與學生交流,他們也很愿意與你分享,很容易相互理解。我覺得,在溝通上,教師與學生不應存在任何問題,關鍵是現在兩校區運作,師生相處時間太短,這倒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需要教師多找機會與學生交流。

  青年教師心態要平和,多與人交流、合作,形成良性的競爭機制,創造共贏的局面。客觀上這樣的評定必然是有個先后,但絕不要被它影響,努力要看得重一些,名利要看得輕一些。

  記 者:您談到了如何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那么,您能談談教師之間在工作協作方面又應當注意哪些呢?

  趙國慶:教師之間也應當加強交流,現在學校的科研項目一般不會是一、二個人就能完成的,都是團隊性的科研項目,這也更需要教師們在一起相互交流溝通。現在,整個教師隊伍越來越年輕了,也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職稱評定,由于大家的畢業年頭差不多,資歷、能力也沒有明顯的高低之分,客觀上會形成競爭,如果處理好了,形成良性競爭,就會促進大家的積極性,如果處理不好,也會影響團結和協作。所以,青年教師心態要平和,多與人交流、合作,在良性的競爭機制下,創造共贏的局面。我以一個過來人的經歷告訴大家,回過頭來看,只要自己努力了,關于職稱,前前后后就一、兩年的差距,倘若以人生的長河來看,你會豁然發現這點時間根本不算什么。客觀上這樣的評定必然是有個先后,但絕不要被它影響,努力要看得重一些,名利要看得輕一些。

  現在的青年教師確實比我們那會兒壓力要大,工作和生活節奏更快,年輕時家里的負擔也重,經濟上又不那么寬裕,所以,作為學校,確實應當多為青年教師創造一些條件和方便,多關心他們。

  記 者:您認為學校應該具體從哪些方面來關心青年教師呢?

  趙國慶:我覺得,從教育部對各個學校教師的要求看,是希望青年教師朝更全面的方向發展,但是,學校在管理時也要看到每個人的專長,在考核時要因人而異。我認為,考核時,應該從總的方面來要求學校的教學、科研、論文等各個方面,但是對于一個具體的人來講,同樣要求其在每一方面都跑到前面去,可能并不適宜。對于青年教師,他們本身壓力就很大,要他們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取得成果就不應該分散他們的精力。在一個團隊里,如果每個人都能夠發揮自己的長處,就能最大限度發揮團隊的作用,所以,考核標準應該更加靈活,以更有利于年輕人的迅速成長。

  記 者:也就是說,您認為考核機制的改進是學校對青年教師一種很重要的支持?

  趙國慶:對。我認為應當以團隊為整體進行考核和建設。

  記 者:您認為西電要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水平大學,還應在哪些方面加強?

  趙國慶:首先,對學生來講要加強集體觀念,對教師來講要加強團隊意識,整個學校達成共識,形成一股力量。其次,我們要瞄準國際國內前沿,認識到我們的教學科研現在是什么水平,應當瞄準什么水平,應該朝哪個方向發展,選擇一定的突破口,制定長遠的奮斗目標,然后分階段一一實施,這需要學校精心做好規劃。

  記 者:您是怎樣看待學校的管理工作的?您認為學校管理工作在哪些方面還需提高?

  趙國慶:管理很重要,國家有國家的大政方針,單位有單位的具體規定。管理部門在制定政策時,要按照單位的具體情況來制定。我感到,我們學校在劃歸教育部之后,整個教學管理方面比過去正規了,過去由各個學校自己掌握,有時不一定能掌握得很好,而現在教育部對整個學校的要求、考核有了一套標準化的行政管理方法,越來越強調規范化了,但同時,我認為一些過于刻板的模式化管理也使各個學校原來的特色部分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影響。所以,學校在具體制定政策時,應當從各個單位和各個學科的實際情況出發,留有余地,靈活應用。

來源:http://www.xde6.net/view-23509.html